浓浓年味里 文化很动人(2)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浓浓年味里 文化很动人(2)

2021-02-04 13:38作者:采集侠

  张宏亮让平定砂器“触网”的探索,也是乡村手艺人创新传播渠道的缩影。据了解,快手“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持续关注乡村创业者,截至去年11月已发掘和扶持超过100名乡村创业者,培育出57家乡村企业和合作社,累计带动1万多户贫困群众增收。

  民俗新表达

  瑶族山歌代表性传承人李德仁——

  “村晚”舞台 非遗动起来

  本报记者 申智林

  “红色故事永传颂嘞,溜——喂!”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的“村晚”舞台上,汝城山歌(瑶族山歌)正在彩排,来看节目的村民围在台下叫好。

  汝城瑶族山歌是当地百姓在生活和劳作中形成的一种音乐形式。上世纪90年代起,爱唱歌的李德仁就有计划地收集保存原生态的唱腔唱词,闲暇时,他常组织山歌队练习。几年前,作为汝城山歌的一种,汝城瑶族山歌被纳入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德仁成了瑶族山歌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和央视频联合举办2021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沙洲村成为分会场。得知县里在征集节目,李德仁马上报了名。如何利用好向全国展示的机会,让山歌走得更远?李德仁从形式创新上下功夫。“瑶族山歌一般是两个人,至多6个人对唱,基本没有动作。” 李德仁说:“这次的舞台很大,如果只是6个人站在台上会显得很呆板。”为了增强表现力,他们把参演队员增加到10名,并加入采茶、挑水等日常对歌情景的动作。他还请汝城县文化馆理事会副理事长曹霞设计了一套动作,手把手教队员表演。

  “现在,我们的山歌不仅好听,而且好看。”看到村民们的反应,队员朱裕兰很自豪。

  “文化传播也要适应观众需要。”李德仁说。不仅是瑶族山歌,“村晚”舞台上,畲族歌舞、抖糍粑等好几项民俗演出都让人眼前一亮。

  “技艺活起来,文化动起来,非遗会有更强的生命力。”李德仁说。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