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家的整体生存状况如何?面临怎样的新处境(3)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网络作家的整体生存状况如何?面临怎样的新处境(3)

2020-12-19 02:16作者:采集侠

  目前,网络作家的年龄普遍在18岁到40岁之间。此前学界一般认为网络作家的年龄上限是35岁,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接入环境日益普及和人口的老龄化,一批年龄稍大的网络作家坚持在网络上进行创作,使网络作家年龄层的上限有了一定的增长,之后还可能继续拉高。因此网络文学可能并不能被简单地看作一种青年亚文化,它看起来像是主要针对青年受众、主要由青年人创作,不过是因为这批作者和受众还没有变老而已。

  在网络作家的年龄上限不断提升的同时,新的世代也开启了网络写作生涯。2018到2019年度,阅文集团全年的签约作家中,85、90、95后占主体,达到了总数的74.48%,其中90后占比最大,达到29.9%。00后与95后在数量上虽然不敌90后,但增长幅度也分别达到了113.04%和40.26%,新一代的网络作家正以惊人的速度涌入网络写作大军,很快就能占据属于他们的一方天地。

  今天的网络作者,必须同时面临网络用户与同期竞争者的双向扩张——既老龄化,又低龄化。网络文学的用户市场进入了亟待进一步细分的阶段。一部作品应该瞄准哪一个年龄段、哪一个兴趣社群的读者,是每一位作者在开始写作之前必须思考的前提。

  与此同时,近年网络文学行业内热度最高的现象,是免费阅读平台的大举入侵,对阅文集团建设的VIP付费阅读王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免费阅读与付费阅读的主导逻辑中,作者所处的位置是有一定不同的。这是当下网络作家面临的第二重抉择。

  如果我们把今天的网络文学创作,看作一场网络时代的文学、文化消费品生产,那么在类型文创作的大工业流水线上,每一位作者其实只是一个“码字工”。他们生产出来的网络小说,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一种文化“快消品”,是在碎片化的阅读时间里被快速消费掉的文化娱乐商品。这些读者进行网文阅读的行为,也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参与式的文学活动,最终会在免费阅读的底层逻辑中被转化为数据和流量。从这个角度看,网文是一场市场导向、消费者导向、流量导向的生产,作者的自主性和独创性其实没有那么关键。

  但事实是,多数的网文作者在开始创作的时候,都不是想要成为“码字工”的,都是怀着文学梦想的。网文创作固然有其“大工业时代”的面向,也一直潜藏着“手工业时代”的创作脉络。有流水线上的“码字工”,也有精心雕琢、想要在其中寄托个体意志与艺术灵魂的能工巧匠。有把网文当作纯粹的消遣、连作者叫什么、书名是什么都毫不在乎的读者,也有期望从网文中获得其他文艺形式(比如影视、动漫、游戏)无法替代的文学灵晕、情感体验的读者。

  在付费阅读时代,“大工业生产”与“手工匠人”的两种网络写作就一直存在。“手工匠人”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了“大神”,“大神”是有一些任性的资本和特权的,“大神”也有小众的和大众的。除了VIP机制的收益,早期这个脉络中的一部分能被实体出版的体系吸纳,进入IP时代之后又有一部分能被IP资本挖掘。通过这些渠道,这种创作脉络受到了一定的激励。另外,网文的参与性、粉丝向特征也在不断地激励着这类创作,让这些作者确认着自己的价值。

  而免费阅读的入侵,突显了网络写作的“大工业生产”面向。免费阅读当然不等于不盈利,只是它们的盈利不靠读者付费,而是靠读者的一次次翻页点击、观看广告,来制造引流数据。在免费阅读平台中,作者与作品的面孔都是不清晰的,不仅读者记不住、认不出,甚至会根据网站的流行趋势实时更换书名。APP页面上显示的作品,也是大数据思维下的“猜你喜欢”运算推送。不再有公认的排行榜,也不再有公认的大神。作者真正成为了大工业流水线上的一名“码字工”。

  网络媒介的发展和网络用户的成长,给网络作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今天的网络作家,不仅需要与时俱进地跟上自己所属代际的创造新风潮,面对一个细分的市场去找到自己的目标读者;还要认清自己在网文生产过程中的定位,究竟想要做一个“码字工”还是“手工匠人”,抑或是介于二者之间。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