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谣30年:话题和流量终将远去 留下来的是歌(2)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中国民谣30年:话题和流量终将远去 留下来的是歌(2)

2020-11-29 09:26作者:采集侠

  而仁科的回答则一如既往的科式幽默:“还好我的父母一直都不怎么管我,没说一定要让我赚钱什么的,开心就好。我也一直提醒我爸:你已经阻挡不了这个世界运转了。”

  “唱自己的歌”

  说起今年乐夏另一支让人印象深刻也卷入退赛风波的乐队——野孩子,也许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在乐夏的舞台听到那首荡气回肠的黄河谣。而这样一支乐队,在2015年他们成立20周年的工体演出上,郭小寒对他们的描述是:“中国当代最好的民谣”,没有之一。

  当黄河谣在现场上万人一起吟唱响彻工体,那份神圣、庄严,像是一场仪式。而郭小寒作为野孩子曾经的经纪人,和乐迷一起坐在台下,早已眼泪飞奔。

  对于郭小寒来说,野孩子不仅对于中国民谣音乐影响深远,更是她十年漂泊的灯塔。“记得我刚来北京的时候,还有兰州的朋友给过我小索的电话号码,说他人很好可以让他照顾你,电话还没打,他就去世了。”

  小索在1995年与张佺一起创建了野孩子乐团,他们后来一起来到北京,并在2001年在三里屯南街办起了一个酒吧,取名叫“河”。

  在野孩子乐队成员张玮玮看来,河酒吧是中国当代民谣的“母亲河”,从一开始,河酒吧定期举办演出,是中国早期Livehouse的雏形。在这里演出的主要是野孩子乐队、万晓利、小河、王娟等民谣音乐人。

  时间来到2010年,这一年是河酒吧的十周年,张玮玮带头发起了一场纪念演出,周云蓬、万晓利、小河、吴吞、张玮玮、郭龙、张佺、张浅潜等诸多音乐人一起参与。名字是“静水深流——纪念河酒吧十周年”民谣剧场演出。在麻雀瓦舍的小剧场连演两天。

  正是这场演出,郭小寒第一次作为制作人和策划者参与其中。她跟着那些人一起,细致地梳理了这段中国民谣的历史,逐渐意识到这样一个地方,这样一群人,对于中国的音乐文化生活意味着什么。

  “在这些人身上,你可以看到当代民谣不是工业化的产物,而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异乡人被音乐感召,来北京圆梦,从酒吧翻唱开始逐渐有了‘唱自己的歌’的意识。他们在城市角落辗转流离,试图找到一个出口,然后河酒吧出现,让异乡人们有了精神的归宿和狂欢的地方,大家聚在一起,真切地表达着自己也体验着对方,生长出日后的无限可能。”郭小寒说。

  在这之后郭小寒与野孩子乐队一直保持联系与合作,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野孩子与她一路的发展与故事,关于乐夏中的“退赛”,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在郭小寒看来,这就是她所认识的野孩子。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