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件流失文物回家记:一波三折 尚有遗憾(2)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六十八件流失文物回家记:一波三折 尚有遗憾(2)

2020-11-20 03:48作者:采集侠

  对照着图片,邓超介绍了其中的几件。唐三彩七星盘,1套8件,由承盘、6个小杯和1个大杯组成,盘外壁及杯器身施黄、绿、白等釉,釉色鲜亮,七星盘是唐代现实生活的再现,也反映出唐代制陶工艺的高超水平;1只元明时期的石雕马,对比贵州遵义播州土司墓出土的同类石雕制品、成都蜀王家族墓地类似的出土釉陶,专家认定其为西南地区所出土的元明时期石雕制品;瓷器中宋代的青白瓷数量较多,从造型、釉色、烧造工艺等综合看,这批青白瓷的生产窑口有江西景德镇窑、金溪窑,安徽繁昌窑等,反映了宋代青白瓷生产技术的普及与传播,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4件梅瓶及器盖,从胎釉及工艺来看,具有极大的一致性,可能出自同一个墓葬,极为难得,现将其归为成组文物;3件小铅釉乐舞俑,红胎、铅釉,比较完整,残存有釉,能反映汉代低温铅釉技术输入与发展的情况,以及汉代音乐舞蹈的内容,在以往的考古出土资料中不多见,尤其成套的釉陶乐舞俑更加稀有。

  今年时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下简称“1970年公约”)5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在线会议方式组织开展纪念活动。国家文物局在官方网站开设了专题网页,将此次追索回国的文物、追索过程在线展示,为广大社会公众献上文物回归后的“首秀”,也以此庆祝公约诞生50周年,与国际社会分享文物追索返还的“中国故事”。邓超说,网上放出了百余张高清、无水印的图片,欢迎公众欣赏、下载,以及公益性使用。

  4 久久为功 未完待续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关强表示,流失文物追索不仅牵涉极其复杂的法律难题,还往往涉及民族情感和国际关系,是需要一代代人不懈努力的系统工程,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20多年前3000余件文物的追索返还,经历了艰辛曲折的过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英国尚未加入“1970年公约”,缺乏政府间返还的共同法律基础。从更深远的历史维度来看,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这批流失文物最终全部顺利回归,具有重要案例价值与国际意义。

  关强介绍,20多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和流失文物追索能力,与23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建立彰显中国特色的国际合作机制,主导制定反映文物流失国诉求的《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坚持呼吁历史流失文物应回归原属国,为改革和完善文物返还国际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仅“十三五”期间,以政府间追索返还合作方式回家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达1242件(含本次68件),其中,2016年,加拿大政府归还一对19世纪建筑木构件;2017年,埃及政府返还其海关查扣的13件钱票等文物;2019年,美国政府返还361件套流失文物;2019年,意大利政府返还796件流失文物;2019年,土耳其政府返还陶俑及浮雕文物。

  此次68件中国流失文物顺利回归,为我国政府持之以恒25年不间断的走私文物追索跨国行动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文物追索跨国行动并未停止。就在发布会当天,埃及向我国移交了在埃查获的31枚中国古钱币。

  文物回流的故事,未完待续……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